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二
Research Methods for Social Sciences (Ⅱ) 
開課學期
103-2 
授課對象
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 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 
授課教師
彭立沛 
課號
BICD5046 
課程識別碼
610 5013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生傳402室 
備註
本課程中文授課,使用英文教科書。先修科目:「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一」。
總人數上限:2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32BICD5046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期待同學透過研讀、報告質性研究方法的文獻資料,以及參與課堂討論,培養同學對社會科學的研究興趣與基本認識。 

課程目標
透過研讀與討論社會科學的質化研究方法文獻,本課程將鼓勵同學達成以下學習目標: 1. 瞭解質化研究方法。2. 熟稔一種質化研究方法的發展脈絡、操作方法、使用時機、使用限制。3. 培養社會科學的研究興趣與基本認識。 
課程要求
本課程要求包括:
1. 上課出席、閱讀文獻資料自學導讀、參與討論:每週由助教帶領,兩位同學負責文獻資料內容導讀,助教與同學們共同參與討論。兩位同學的導讀簡報檔請於上課前備妥,下課後、下一次上課前請將導讀簡報檔上傳ceiba,其餘同學請在課程前一天(週四)下午1800提出兩個討論問題上傳ceiba討論看板。
3. 期中報告:第8週(4/17)進行個人期刊論文閱讀、評述、討論報告。由助教帶領,每位同學研讀一篇自己認為很好質性研究的期刊論文,在課堂上簡報這篇研究論文的基本架構、內容、方法、心得與評價。簡報檔請於4/16日下午1800前上傳至ceiba網站,延遲繳交本項目不計分。
4. 期末報告:選擇一種質性研究方法的典範進行深入了解,介紹該方法的發展脈絡、操作方法、使用時機、使用限制與重要期刊論文範例評析(至少字數8000字)。請於6/26日下午1800前,將書面報告繳交至412研究室,並上傳至ceiba網站,延遲繳交本項目不計分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一 09:00~11:00 
指定閱讀
畢恆達(2010)《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》。臺北:小畢空間。
瞿海源、畢恆達、劉長萱、楊國樞(編)(2012)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二:質性研究法》。臺北:東華。
Babbie, E. R.(2005)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》。臺北:雙葉。
Howard S. Becker(2009)《這才是做研究的王道》。臺北:群學。
Hermanowicz, J. C.(2002). The great interview: 25 strategies for studying people in bed. Qualitative Sociology, 25(4), 479-499.
Kvale, Steinar(2010)《訪談研究法》。新北:韋伯文化。
Language center, 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(2005). Writing a literature review.
McNiff, J., Lomax, P., & Whitehead J. (2005)《行動研究: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》。嘉義:濤石。 
參考書目
學期中隨時補充文獻書目給同學參考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平時上課參與導讀討論 
50% 
 
2. 
期中報告 
15% 
 
3. 
期末報告 
35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7  228連假 
第2週
3/06  課程介紹 
第3週
3/13  社會科學研究概說
Babbie, E. R. (2005)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》。臺北:雙葉。
Ch1-人類的探究與科學(pp. 5-42)
Ch2-典範、理論與社會研究(pp. 43-82) 
第4週
3/20  找尋研究主題一
畢恆達(2010)《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》。臺北:小畢空間。
Ch1-本事:劇情大綱(pp. 1-4)
Ch2-熱情、熱情、熱情:選擇研究主題(pp. 5-22)
Ch3-想像我,陷入愛河…:論文題目的擬定(pp. 23-26)
Ch4-營造氣氛的前戲:前言(pp. 27-30) 
第5週
3/27  找尋研究主題二
Howard S. Becker (2009)《這才是做研究的王道》。臺北:群學。
Ch1-竅門(pp. 5-16)
Ch2-意象(pp. 17-83) 
第6週
4/03  春假連假 
第7週
4/10  文獻回顧一
畢恆達(2010)《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》。臺北:小畢空間。
Ch5-上窮碧落下黃泉:動手動腳找資料(pp. 31-60)
Ch6-是文獻回顧,還是家具型錄?(pp. 61-88)
Language center, 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(2005). Writing a literature review. 
第8週
4/17  文獻回顧二
期中報告15%
一文獻閱讀、評述、討論。 
第9週
4/24  訪談法一
Kvale, Steinar(2010)《訪談研究法》。新北:韋伯文化。
Ch2-訪談的知識論議題(pp. 10-31)
畢恆達(2010)《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》。臺北:小畢空間。
Ch8-訪談做為一種交談行動(pp. 101-132)
Hermanowicz, J. C. (2002). The great interview: 25 strategies for studying people in bed. Qualitative Sociology, 25(4), 479-499. 
第10週
5/01  訪談法二
Babbie, E. R. (2005)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》。臺北:雙葉。
Ch10-田野調查:執行質化田野調查(pp. 407-426)
Kvale, Steinar(2010)《訪談研究法》。新北:韋伯文化。
Ch4-訪談研究的規劃(pp. 47-69)
Ch5-訪談的進行(pp. 71-90)
Ch6-各式各樣的訪談(pp. 91-106)
Ch7-訪談的品質(pp. 107-124)
Ch8-訪談的轉錄(pp. 125-136)
Ch9-訪談的分析(pp. 137-164)
Ch10-訪談知識的確認效度與通則化(pp. 165-176) 
第11週
5/08  個案研究、紮根理論與延伸個案法
Babbie, E. R. (2005)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》。臺北:雙葉。
Ch10-田野調查:質化田野調查的典範-個案研究與延伸個案法(pp. 400-402)
Ch10-田野調查:質化田野調查的典範-紮根理論(pp. 398-399)
瞿海源、畢恆達、劉長萱、楊國樞(編)(2012)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二:質性研究法》。臺北:東華。
Ch3-質性個案研究:紮根理論與延伸個案法(pp.61-91) 
第12週
5/15  自然論與俗民方法論
Babbie, E. R. (2005)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》。臺北:雙葉。
Ch10-田野調查:質化田野調查的典範-自然論、俗民方法論(pp. 393-397)
瞿海源、畢恆達、劉長萱、楊國樞(編)(2012)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二:質性研究法》。臺北:東華。
Ch1-人類學田野工作(pp.1-31) 
第13週
5/22  制度民族誌
Babbie, E. R. (2005)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》。臺北:雙葉。
Ch10-田野調查:質化田野調查的典範-制度民族誌(pp. 403-404)
瞿海源、畢恆達、劉長萱、楊國樞(編)(2012)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二:質性研究法》。臺北:東華。
Ch10-建制民族誌:為弱勢者發聲的研究取徑(pp.313-343) 
第14週
5/29  非介入性研究
Babbie, E. R. (2005)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》。臺北:雙葉。
Ch11-非介入性研究(pp. 427-466)
瞿海源、畢恆達、劉長萱、楊國樞(編)(2012)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二:質性研究法》。臺北:東華。
Ch9-內容及文本內容分析(pp.271-311) 
第15週
6/05  行動研究
Babbie, E. R. (2005)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》。臺北:雙葉。
Ch10-田野調查:質化田野調查的典範-參與式行動研究(pp. 405-406)
McNiff, J., Lomax, P., & Whitehead J. (2005)《行動研究: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》。嘉義:濤石。
Ch1-生活中的行動研究(pp. 9-44)
Ch2-展開行動研究方案(pp. 45-76) 
第16週
6/12  結果分析與研究倫理
畢恆達(2010)《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》。臺北:小畢空間。
Ch9-論文的核心:研究發現與分析(pp. 133-168)
Babbie, E. R. (2005)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》。臺北:雙葉。
Ch3-社會研究的倫理與政治(pp. 83-113)
Kvale, Steinar(2010)《訪談研究法》。新北:韋伯文化。
Ch3-訪談的倫理議題(pp. 10-31) 
第17週
6/19  端午節補假 
第18週
6/26  期末書面報告繳交